中環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
中文名稱 | 中環 | ||
英文名稱 | Central | ||
車站縮寫 | CEN | ||
車站位置 | 香港中西區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及 德輔道中地底 |
||
車站色系 | 荃灣綫月台 - 深咖啡色 大堂及港島綫月台 - 磚紅色 |
||
途經路線 | 地鐵港島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及荃灣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 | ||
月台數目 | 4個 | ||
出口數目 | 13個 | ||
服務時間 | 0601-0058 | ||
開放時間 | 0551-0108 | ||
啟用日期 | 1980年2月12日 |
中環站(英文:Central Station)位於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及德輔道中,是香港地鐵站之一,車站設有4個月台。
該站是荃灣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香港島的總站及港島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中途站,並在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及交易廣場地底以行人通道與東zh:涌綫; zh-hk:涌綫; zh-tw:涌綫; zh-cn:涌线; zh-sg:涌线和機場快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的香港站相連。該站採用磚紅色為主要色調,然而荃灣綫月台則使用深咖啡色作為主調。
目录 |
[编辑] 車站結構
[编辑] 車站樓層
中環站設有5層,地面為車站出口,車站大堂及商店主要在中環站的L1、L2層。L2及L4層分別為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及4號月台(往上環),而L3層則為荃灣綫的1號及2號月台(往荃灣)。
另外,在L1層的遮打道大堂與車站出口之間還有一層閣樓,用以通往車站出口,地鐵公司在車站該層開放了「藝術管道」[1],供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而在L2層的畢打街大堂設有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東涌綫大堂。
![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中環站大堂](../../../upload/shared/thumb/1/19/Central_MTR_concourse.jpg/250px-Central_MTR_concourse.jpg)
G 地面 |
- | 出口 |
閣樓 | 遮打道大堂 | 藝術管道 |
L1 大堂 |
畢打街大堂 | 客務中心、車站商店 |
恒生銀行、自動照相機、自動櫃員機 | ||
「e分鐘著數」機 | ||
遮打道大堂 | 客務中心、車站商店 | |
自動櫃員機 | ||
L2 月台 |
遮打道大堂 | 客務中心、車站商店 |
恒生銀行、自動售賣機、自動櫃員機 | ||
畢打街大堂 | 客務中心、車站商店 | |
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東涌綫大堂 | ||
「e分鐘著數」機、「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 | ||
|
||
3號月台 | 港島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列車往柴灣方向 | |
L3 月台 |
1號月台 | 荃灣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列車往荃灣方向 |
|
||
2號月台 | 荃灣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列車往荃灣方向 | |
L4 月台 |
|
|
4號月台 | 港島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列車往上環方向 |
[编辑] 車站大堂
中環站共設有兩個大堂:畢打街大堂與遮打道大堂。畢打街大堂位於畢打街地底,因為港島綫需要而後期加建,而畢打街大堂同時亦連接遮打道大堂的上層。其後又因機場鐵路連接通道而作翻新及擴建,設有行人通道連接香港站的東涌綫和機場快綫相連。由於翻新後的大堂與香港站的設計相若,令乘客不禁迷失方向,以為到達香港站範圍,其實他們只是身處於畢打街大堂。
遮打道大堂,由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至今早已興建,位於遮打道地底,中環站是全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車站。中環站開放初期,上層大堂與下層大堂不設有非付費區連接,乘客需要經過付費區才可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直至2001年的翻新,設有樓梯連接的大堂上下層,加入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成為車站購物街,增加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及便利乘客購物。
- 車站商店及自助服務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不同類型的商店供乘客購物或進食,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恒生銀行及DHL等零售業。值得一提的是,地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份食肆均不會設在收費區內。
此外,中環站也有不少自助服務設施供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銀行及中國銀行 (香港)、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車站內更設有多個香港郵政郵箱及「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方便乘客在車站內投寄郵件及瀏覽萬維網的內容。車站更設有「e分鐘着數」機,供乘客購買網上服務及享用地鐵友禮會的會員優惠。
[编辑] 車站月台
另一方面,本站設有4個月台,各月台均裝設月台幕門。1號和2號月台共用一個島式月台,處理荃灣綫往荃灣方向的列車,建在遮打道的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延至會所街。同時,荃灣綫設有停車側綫,路軌由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地底。
3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方向)和4號月台(往上環方向)設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這兩個月台從上下把荃灣線月台夾在中間。這兩個港島綫月台都是在路的北面設立的側式月台,而3號月台則在4號月台之上。
[编辑] 車站出口
中環站設有13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中環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或大堂,乘客可直接在車站通道穿梭中區主要建築物及購物中心及車站大堂。
此外,部份出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工具車站,方便乘客轉乘不同的交通工具。
- 畢打街大堂(L1)
- A - 環球大廈、交易廣場、怡和大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四季酒店、香港郵政總局、中區行人天橋系統、中環渡輪碼頭、干諾道中
- 設有升降機及失明人士引導徑往返地面
- 設有升降機及失明人士引導徑往返地面
- B - 環球大廈、恒生銀行總行大廈、永安集團大廈、德輔道中
- C - 創興銀行中心、德輔道中、利源東街、利源西街
- D - 畢打街
- 遮打道大堂(L1)
- 遮打道大堂(L2)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築群 |
|||
[编辑] 鄰接車站
中環站是荃灣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在香港島的總站及港島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中途站,可以讓乘客在荃灣綫及港島綫進行轉乘。另外,乘客可行利用行人通道步行至香港站轉乘東zh:涌綫; zh-hk:涌綫; zh-tw:涌綫; zh-cn:涌线; zh-sg:涌线或機場快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列車。
编辑 | ![]() |
|
中環 - 金鐘 - 尖沙咀 - 佐敦 - 油麻地 - 旺角 - 太子 - 深水埗 - 長沙灣 - 荔枝角 - 美孚 - 荔景 - 葵芳 - 葵興 - 大窩口 - 荃灣 |
编辑 | ![]() |
|
上環 - 中環 - 金鐘 - 灣仔 - 銅鑼灣 - 天后 - 炮台山 - 北角 - 鰂魚涌 - 太古 - 西灣河 - 筲箕灣 - 杏花邨 - 柴灣 |
[编辑] 利用狀況
中環站位於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區內設有不同的地標性建築物及公司總部,而車站是荃灣綫、港島綫及香港站的轉車站。加上車站周邊設有多種交通以供接駁,每天有約有25萬人次使用本站往返香港各區[2]。
[编辑] 接駁交通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的商業中心區內,該站並沒有空地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份地鐵接駁巴士路線(路線編號後附以「M」英文字母的路線)以中環站為終點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惟其車點只設於街道旁邊巴士站。直到交易廣場設有大型公共運輸交匯處,不少巴士路線遷往該處作巴士總站,而接駁巴士路線只是途徑中環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轉乘。隨著地鐵港島綫落成,有不少來往中環至香港島東面的接駁巴士路線失去原有功效,有不少巴士路線縮短或取消。
現時,仍有不少乘客在中環站步行前往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德輔道中轉乘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等地;同時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是步行至中環渡輪碼頭轉乘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此外,由於地鐵興建機場鐵路時,早己在環球大廈地底與建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及荃灣綫乘客利用行人隧道轉乘機場快綫或東涌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乘大流。
- 新世界第一巴士:
- 4 - 華富(南)↔ 中環地鐵站(循環線)
- 其他路線:2、13、15、15C、23A、23B、25、26、66、M590、720、720P、M722
- 城巴:
- 37A/37B/37X - 置富花園 ↔ 金鐘/中環(循環線)
- 其他路線:1、3B、5、5B、6、6X、10、11、12、12A、12M、40M、M47、70、75、90、90B、97、260、780、788、A11、A12、E11
- 過海隧道巴士:
- 101、104、109、111、113、115、182、307、603、619、681、690、692、905、914、930、960、961、962、962B、962X、967、968、969
[编辑] 歷史
![中環站遮打道大堂](../../../upload/shared/thumb/5/57/Hong_Kong_Underground_2_by_Che.jpg/250px-Hong_Kong_Underground_2_by_Che.jpg)
![往荃灣方向的列車](../../../upload/shared/thumb/c/c9/Central_MTR_platform_%282%29.jpg/250px-Central_MTR_platform_%282%29.jpg)
- 修正早期系統
中環站於1980年2月12日因應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由尖沙咀延伸而啟用,成為修正早期系統的終點站,乘客可直接乘坐列車前往觀塘,約需27.5分鐘[3]。啟用初期只開放1號和2號月台、位於遮打道車站大堂以及畢打街走廊層,而車站底層設有停車側綫,由遮打道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車站當時共深25米,長380米[3]。車站當時更預留了部份結構以便未來的港島綫興建。
由於修正早期系統當時是包括荃灣綫的中環至旺角的路段,因此荃灣綫在1982年5月10日通車時,中環站便成為荃灣綫南端的中途站。
- 港島綫
- 参见:港島綫
1980年,香港政府決定興建港島綫,因此地鐵擴建中環站車站大堂並在德輔道中地底興建2個側式月台,並利用修正早期系統的預留結構與荃灣綫大堂連接,擴建期間並無影響荃灣綫的服務。在興建港島綫的同時,中環站更加設4個新出入口,令當時中環站出入口加至13個[4]。
另外,由於上環站至中環站的隧道工程需要遷移受影響的消防處大樓及上環街市,因而中環站的港島綫月台及上環站較其他港島綫路段遲一年開放,有關路段於1986年5月23日啟用。
- 車站命名
中環站在通車前後曾有多個名稱,分別有3個英文名稱: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和Central(中環),以及4個中文名稱: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現時,中環站一律更為「中環(Central)」。
1967年9月,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5]發表了一份有關香港在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研究《香港集體運輸研究》[6],報告中提及在中環興建一個車站,名為Central[6]。
1970年,顧問公司發表了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7],在報告書中,位於中環遮打道地底的車站名為遮打(Chater),而位於中環必打街(今畢打街)地底的車站名為必打(Pedder)。
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時,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8]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的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及2號月台)名為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名為中環西(Pedder)。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的街道圖[9],畢打街地底的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的中文名稱統一為中環。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延伸至金鐘站,地鐵也同時為包括中環站的多個車站(另外還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及美孚站)更名,中環站的英文名稱Chater統一為Central取代[10]。當港島綫在1986年5月23日延伸到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稱已經統一為Central。
- 機場鐵路連接通道
為配合1990年代香港機場核心計劃[11],地鐵公司在環球大廈及交易廣場建造地底一條橫跨干諾道中的地下行人通道,以連接中環站和香港站,供乘客從港島綫或荃灣綫轉乘機場快綫或東涌綫。同時,地鐵公司亦翻新及擴建舊有畢打街大堂,加設新閘機及商店,令乘客可享受更舒適的車站環境,工程於1998年峻工。
- 車站翻新工程
- 参见:地鐵公司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車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12],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及香港站的一貫設計。是次翻新除了加設一般商店外,還把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增加地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吸引人流及方便乘客在車站購物。
此外,是次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及遮打道上下層的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再無須穿越地面繁忙的街道或途徑收費區往來兩大堂,整項工程於2002年4月完工。
[编辑] 未來發展
- 北港島綫
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00》的北港島綫計劃[13],將軍澳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將會接駁現有的港島zh:綫; zh-hk:綫; zh-tw:綫; zh-cn:线; zh-sg:线,本站將會成為將軍澳綫延伸的一個車站。
编辑 | ![]() |
||||
|
[编辑] 參考資料及注釋
- ↑ 地鐵公司 - 最新改善服務 - 地鐵藝術 - 藝術管道
- ↑ 資料是根據《港鐵誌》 - 第五期
- ^ 3.0 3.1 資料根據地鐵公司 - 《地下鐵路首日通車紀念特刊》"Offical Souvenir Book To Commemorate The 1st Day Of Running MTRC Trains"(1979)有關中環站的內容。
- ↑ 資料根據地鐵公司 - 《地下鐵路港島綫首日通車紀念特刊》"MTRC Island Line opening commemorative book"(1985)有關中環站的內容。
- ↑ 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 6.0 6.1 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Hong Kong Government -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Hong Kong mass transport study"(MTS-1967)(1967)。《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是中文譯名,文件只有英文版本
- ↑ 《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Freeman, Fox, Wilbur Smith & Associates. & Hong Kong Government - Hong Kong mass transit further studies"(MTS)(1970)
- ↑ 地鐵公司 - 《地下鐵路首日通車紀念特刊》"Offical Souvenir Book To Commemorate The 1st Day Of Running MTRC Trains"(1979)
- ↑ 地政署測量部 - 《香港街道與地區。下冊, 九龍及新界地圖及導遊指南》(1983)
- ↑ The History - Hong Kong Mass Transit InfoCenter
- ↑ 香港政府 - 香港機場核心計劃
- ↑ 地鐵公司 - 車站改善工程 - 月台及車站大堂 (2002/3)
- ↑ 路政署 - 鐵路發展策略2000(1999),文件第3.4段的港島線延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