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灣 |
台灣人口 - 台灣經濟 |
台灣教育 - 台灣交通 |
台灣語文 - 台灣軍事 |
台灣政治 |
台灣文化 |
台灣古蹟 - 台灣電影 |
台灣藝術 - 台灣文學 |
台灣戲劇 - 台灣舞蹈 |
台灣宗教 - 台灣喪葬 |
台灣地理 |
台灣溫泉 - 生態保護區 |
台灣生態 |
台灣歷史 |
史前時期 - 荷西時期 |
鄭氏王朝 - 清治時期 |
臺灣民主國 |
日治時期 - 中華民國 |
分類 |
政府機構 - 社會運動 |
生物 - 博物館 - 台灣人 |
文化 - 族群 - 古蹟 |
城市 - 媒體 - 交通 |
飲食 - 教育 - 經濟 |
組織 - 語言 - 地理 |
歷史 - 地圖 - 政治 |
中華民國憲法(1947年12月25日生效) 第11條保障了人民有言論、講學、著作及出版之自由。但由於歷史、政治、經濟、科技等種種原因,這些自由過去在台灣並沒有完整的履行。
報禁在1988年1月1日才得到解除。1990年,廣播政策才放寬允許私人有線和衛星電視企業營業。開放電視、AM 和 FM 廣播電台執照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資訊流通時代。自那以後台灣媒體便迅速自由發展,但也帶來了全新的機會與挑戰。
目录 |
[编辑] 通訊社
據新聞局統計,截至2006年8月止,台灣有1,192家通訊社。大多數集中在台北,小型,主要報導有關經濟、金融、股市等主題。
[编辑] 電視
請參見:臺灣電視台列表
目前台灣的電視普及率接近100%,有線電視的普及率也相當高,達85.2% (交通部電信總局公佈2004年調查資料),在亞洲國家中排名第一。
1993年,中華民國政府通過《有線廣播電視法》來管理台灣快速激增的有線電視系統。1999年2月,該法的修正版(更名為《衛星廣播電視法》) 公佈,開放外國公司營運有線電視,防止有線電視的壟斷性發展。至2004年止,台灣共有60家本國公司和19家外國公司提供93個和42個衛星頻道。
2005年中,台灣共有63個有線電視系統。由於便宜的費率(一般約560新台幣/月)與無線電視節目內容的缺乏,有線電視在台灣相當普遍。頻道大多數以國語和閩南語播出,少數為日語或英語發音。服務特定族群的客家電視台和原住民電視台在2005年也已開播。絕大多數的頻道都是原文發音配上中文字幕。可看的頻道在不同的地區有些微的不同,以下的頻道是大多數地區都可以看到的。
﹙依筆劃數多寡排列﹚
中華民國政府目前正在推行使用數位電視服務,這個服務是經由機上盒所提供,並提供更多可看的頻道。另外,政府已宣示在2008年時,將收回所有類比電視頻道使用權,改為全數位訊號播放。
另參見:
無線電視台 | 台視 | 中視 | 華視 | 民視 | 公視 |
有線綜合台 | 客家電視台 | 原住民族電視台 | 人間衛視 | 大愛電視 | 緯來綜合台 | 八大綜合台 | 三立都會台 | 衛視中文台 | 東森綜合台 | 超級電視台 | 中天綜合台 | 東風衛視 | 年代MUCH台 | 高點電視台 | 台灣音樂台 | 緯來育樂台 | | 八大娛樂K台 | 國會衛視 | 台灣藝術台 |
有線資訊台 | Discovery | 國家地理頻道 | Discovery Travel & Living 旅遊生活頻道 | Animal Planet 動物星球頻道 | 亞洲旅遊台 |
有線兒童台 | 迪士尼頻道 | 東森幼幼台 | MOMO親子台 | 緯來兒童台 |
有線動畫台 | CN 卡通頻道(Cartoon Network) | Animax |
有線台語台* | 八大第一台 | 三立台灣台 | 霹靂台灣台 | | 台灣藝術台 |
有線娛樂台 | 中天娛樂台 | TVBS-G | 東森娛樂台 | 超視育樂台 |
有線戲劇台 | 東森戲劇台 | 八大戲劇台 | 緯來戲劇台 |
有線日本台 | 緯來日本台 | JET TV | 國興衛視 | Z頻道 | NHK世界台 |
有線購物台 | 東森購物1台 | 東森購物2台 | 東森購物3台 | 東森購物優台 | 東森購物5台 | MOMO購物台 | VIVA購物台 |
有線新聞台 | 年代新聞台 | 東森新聞台 | 中天新聞台 | 民視新聞台 | 三立新聞台 | TVBS-NEWS | TVBS | 東森新聞S台 | 非凡新聞台 |
有線電影台 | 衛視電影台 | 東森電影台 | 緯來電影台 | LS TIME電影台 |
有線西片台 | HBO | 東森洋片台 | AXN | 好萊塢電影台 | 衛視西片台 | Cinemax |
有線體育台 | 緯來體育台 | ESPN | 衛視體育台 |
有線音樂台 | Channel V | MTV |
有線財經台 | 非凡商業台 | 恆生財經台 | 中華財經台 | 運通財經台 | 華人商業台 | 財訊財經台 | 全球財經台 |
有線宗教台 | GOOD TV 好消息衛星電視台 | 華藏電視台 | 佛衛電視慈悲台 | 法界衛星電視 | 生命電視台 | 台灣衛視| 世界電視台 |
外國新聞台 | CNN國際台 | BBC世界台 |
外語電視台 | Star World |
已停播頻道 | | 蓬萊仙山衛星電視台 | 華爾街財經台 | CASA財經台 | 歐棚電視台 | 彩虹頻道 | 博新一台 | 博新東映頻道 | 真相新聞網 | Hallmark頻道 | Sun Movie(春暉電影台) | 華人新聞台 | 華人音樂台 | 華人電視台 | 華人旅遊台 | 台灣衛星電視台 | 御銘衛星教育台 |
*註:有線台語台的分類係指該台多數時段以台語發音。 |
|
|||
|
[编辑] 無線電廣播
請參見:臺灣廣播電台列表
1993年,台灣只有33 家廣播公司,今天台灣有178家有註冊的廣播電臺(截至2006年8月止)。如果加上未合法化的「地下電台」,台灣廣播電台的密度,無論是AM調幅還是FM調頻,皆相當驚人。脫口秀、流行音樂、新聞評論、叩應等類型的節目皆受到歡迎。
- (下面列出擁有聯播網絡,或知名度較高的電台)
[编辑] 報紙
當報禁在1988年剛解除時,台灣地區只有31家報紙;今天則成長到2,451家報紙(截至2006年8月止),其中包含超過30家全國性報紙與數百家地方性報紙。報紙的選擇很廣,含蓋了大多數不同的政治觀點。
請參見:台灣報紙列表 ﹙依筆劃數多寡排列﹚
也有主要的英文報紙:
- China Post (英文中國郵報)
- Taipei Times (台北時報)
- Taiwan News (英文台灣新聞)
[编辑] 雜誌和期刊
1988年時,台灣只有約3,400家雜誌,今天則成長到4,827家雜誌(截至2006年8月止)。雜誌的種類非常多元化,包括商業、政治、娛樂、英文、生活時尚、電腦、健康、烹飪、汽車、女性、教育和旅遊等各類型雜誌。
請參見:台灣雜誌及期刊列表
﹙以下列出以台灣為編輯據點者,境外雜誌不在此列﹚
|
[编辑]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是最新的資訊媒介。台灣是目前網際網路最普及的國家(或地方)之一。2005年時有1380萬網路使用者(總人口約2290萬)。2003年寬頻普及率為13.35%,全球排名第5,次於韓國、香港、加拿大和冰島。
[编辑] 媒體爭議
- 关于此话题更进一步的细节,參見台灣媒體爭議。
雖然台灣的媒體工業在近年得到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卻有很多的需要改進的地方。解決這些問題與促進未來的發展是政府和媒體今天要共同面對的挑戰。
台灣媒體的迅速發展導致了目前過度擁擠和激烈競爭媒體生態。在一個人口只有2300萬人的市場,就擁有7個24小時新聞台 (美國3個;英國3個;日本為0)、4,000多家雜誌、近200家廣播電台、超過100台有線電視頻道、約2,500家報紙和1,000多家國內通訊社。另外,台灣也是全世界SNG車 (衛星轉播車) 密度最高的國家,2300萬人擁有82輛 (日本1.2億人/71輛、香港700萬人/1輛、韓國4800萬人/40輛、印度10億人/300輛)。激烈競爭與爭奪收視率的結果導致節目充滿性、暴力等種種內容。
台灣媒體的現狀反應了其歷史演變。1988年以前,所有的主要報紙和電視都是為國民黨政府所服務,這對新聞自由的嚴格控制持續了數十年之久。當政府開始放鬆控制,公營事業邁向私有化後,這些媒體的內部結構卻跟以前沒有什麼改變,仍然由過去那些政府的傳聲筒所把持,這也是今天媒體的報導有相當偏見的原因之一。政府對媒體從全面的管制走向全面的放任,是導致今天的種種亂象的原因之一。
近年來,台灣享受著亞洲最佳的新聞自由之一,這被無國界記者組織所發佈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所認可。然而一個不幸的事實是 - 部份新聞媒體組織重視追求轟動效應更甚於追求事實,在其報導的新聞中有嚴重的偏見,扭曲事實並誤導社會大眾。新聞自由在台灣被利用在發表黃色新聞、爆料與不負責任的言論上,而不是理性的討論。這些違反媒體專業道德的行為都是台灣的媒體未來需要改進的地方。
[编辑] 政治立場
- 关于此话题更进一步的细节,參見親中媒體。
在台灣兩極政治和媒體相對開放自由的環境下,媒體作為第四權,成為各方政治勢力爭奪的對象和利用的工具,由於許多媒體表達的觀點、立場有其傾向性,因此被貼上各種政治標籤。如親中媒體、親共媒體或統派媒體即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外,傾向中共和中國政府的媒體。泛綠認為親中媒體是造成台灣本土(獨派)勢力不振的原因之一。新聞局長指TVBS資金來源有問題後,被有些人認為是為親中媒體。而台灣的民視,也因為創立資金來自於當時的黨外,而被有些人視為親綠媒體或獨派媒體。
在不同時期或特殊的時空背景下,同一家媒體有時會被不同政治立場的支持者,貼上不同的政治標籤。如:
- 年代電視,因為曾經分別開過偏向不同陣營的政治評論節目,而被不同政治立場者分別視為親中或親綠的媒體。
- 三立新聞台政治評論節目《大話新聞》雖然被視為親綠,但是《與媒體對抗》網站的討論區曾經有人質疑:該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在探討台北市長馬英九「特別費」爭議時,明顯為馬英九開脫。
2005年10月24日,《民眾日報》〈鹿鼎集〉專欄作家陌上桑,在該專欄撰寫〈媒體 「霉」體〉一文,批評:「今天台灣媒體(電子或平面),顯然已深沉染上黨派團體色彩,一藍一綠,涇渭分明。」並因此一口氣攻訐《中國時報》、《聯合報》、《自由時報》、《台灣日報》等四家報社。[1]
- 被部分人士視為親中的大眾傳媒可能有:中視、中天電視、TVBS、飛碟電台、中國時報、聯合報系、中央日報
- 被部分人士視為親綠的大眾傳媒可能有:台視(2003年以後)、華視(江霞擔任總經理期間)、自由時報、台灣日報、民視、三立電視、大紀元時報